“当城市发展到更好的阶段,土地开发强度接近饱和时电子烟加盟,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空间?如何再造‘新无锡’?”
9月4日,在无锡市太湖湾科创带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无锡市副市长高亚光阐述了无锡市规划建设太湖湾科创带的初衷。 “十四五”规划背景。
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无锡在2017年成为全国第13个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的城市,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例如,经济活力与区域容量限制的矛盾,发展模式与创新、土地、环境和人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最突出的是无锡发展空间有限的矛盾。无锡人均土地面积是江苏最小的,土地开发强度已经是全省最高。
高亚光说电子烟招商,从地理上看,无锡以南就是太湖,是无锡人的饮水源;北临长江,经济腹地有限。 2017年开始,无锡市一直在寻找新的增长空间。当年,全市科技载体梳理完毕。
与国家外科创新园的变化轨迹类似,无锡的科技创新载体布局也经历了“向市中心集中、向郊区分散、再向市中心集中的过程” ”。
“国外的经验是,以前科技园区喜欢去郊区,那里面积大,环境好,后来发现分散在郊区会阻碍思想和交流。创造力,所以他们开始集中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任毅告诉澎湃新闻。
工业园区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以同质、独立、封闭的方式存在,只专注于生产、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政策,而被忽视为“人聚集地”,这几乎成为共识” 崛起社区应具备的生活和生态属性。
“未来理想的产业或科技园区应该具备城市属性,具备生产功能,同时注重生活设施无锡招商城电子烟,开放、人性化。”任毅说。
无锡市已将目光投向太湖之滨。一年后(2018年)召开的科技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太湖湾科技创新带”的构想。
无锡具有规划太湖科技创新带的科研和产业基础。高亚光说,在太湖湾科技区,无锡90%以上的省部级科研院所,60%左右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江南大学、无锡东南大学等机构。分公司分布于太湖湾科技区。高层次人才占全市比例达到70%。
国家超算无锡中心、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等一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也聚集于此。区域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无锡招商城电子烟,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17家,占全市的三分之一。
太湖湾科创带也有现实基础。太湖周边有苏州、常州、湖州等多个城市。但无锡是市区内距离太湖最近的城市。堪称一座真正将太湖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城市。
回顾之前,任义说,在2000年左右无锡规划“太湖新城”的时候,科技城已经有了模糊的影子。 “但当时只是一个想法。交通设施等各种基础条件尚不具备。满足了。但现在,贯穿无锡和宜兴的S2线已经规划好了,园区和城市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今年1月电子烟招商,太湖湾科技创新带计划初具规模。为此,无锡市科技局也走访了多地参考,分析了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日本名古屋、德国亚琛、斯图加特,以及G60科技创新的建设案例走廊和广深科技园。创新走廊和杭州西部科技创新走廊的经验形成了初步的发展规划。
高亚光表示,无锡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支点城市,可以把太湖湾科技创新带作为“试验田”去探索体制创新、技术和产业。整合等,初步拟定相关正负面清单。
无锡市科技局局长孙海东表示,制度创新将围绕人才引进、成果转化、金融生态和科研用地改革。
其他重点领域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目标是到2025年翻两番,达到4000家)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还有一个“太湖光技术研究计划”,主要针对市场需求的技术难点。孙海东介绍,无锡每年将投入不少于1亿元,征集技术研究需求1万个,筛选“挂牌”项目1000个,以“公开挂牌”的形式邀请创新实体开展研究合作。
规划中的太湖湾科技创新带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湖岸线约108公里。东西横贯新吴区、无锡经济开发区、滨湖区、宜兴市主要地段,以太湖为界,以新城为核心,连接产业园区、科研院所、创新中心沿线各区域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航母。
官方表示,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将是无锡未来打造的“一号工程”。
(原标题《江苏,万亿级城市,为什么全市都用城市的力量建设这个“一号工程”》。袁华明主编)